信科教师聚焦AI时代背景下的课程创新和教学实践
12月11日,一场聚焦智慧树课程建设-AI时代背景下课程创新与教学实践的精彩讲座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举行。此次讲座围绕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智慧课程、知识图谱应用及案例平台功能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展开深入探讨,为学院在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学发展提供了前沿思路与实践参考。
讲座伊始,智慧树金牌咨询师刘成成对主题进行了介绍。鉴于学院对AI赋能教学的高度关注以及智慧树相关案例的启发,讲座围绕课程建设、智慧课程和知识图谱应用三个核心内容,深入剖析了AI时代课程创新与教学实践的路径与方法。
在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板块,讲座深入分析了当前学院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学院专业设置多样且前沿,师资力量雄厚,并有着深度的校企合作基础,这些都为课程建设奠定了良好根基,但在跨学科资源整合、国际化视野下课程内容重构、职业导向模块对接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这也为后续课程创新明确了攻坚方向。关于智慧课程,讲座阐述了其融合知识图谱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概念。知识图谱涵盖四层结构,以教学资源等为关键要素,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将深刻改变教育模式。AI不仅能够重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体验,极大提升教师教学效率,还能拓展教育服务的边界与内涵。而智慧课程的建设步骤则包括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AI构建初步的知识图谱,再由专业顾问进行精细化加工,进而挂载各类资源,并通过人机协同构建能力图谱,为智慧课程打造坚实的技术与资源支撑架构。在知识图谱应用层面,讲座指出,其对于学生学习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深度学习提升能力;对于教师教学,可实现智能备课、高效课堂管理、精准支持学生学习、提供全面教学运行数据观测等功能,全方位助力教学质量提升。
讲座还展示了多所高校如北京师范大学已建课程《电子政务》、华中科技大学在建课程《流体力学》等相关案例,通过实际案例更直观地展示了AI技术在课程创新与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成效。
此次讲座在学院内掀起了对AI时代课程创新与教学实践探索的热潮,为学院教师在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创新、课程建设优化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有力推动了学院教育教学水平在智能时代实现新的跨越与提升。
教工通讯员 刘雯娟
编辑 张璐